RTMC的发展
从师兄原来做的结果来看,有几个问题:
1、把boltzmann方程中的对流项省略,直接用非稳态项和BGK近似解得的精确解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明晰;
2、BGK近似的适用范围尚不明确,论文中称不适用于高Kn数的情况,我没有确切的依据;
3、RTMC的计算结果与DSMC吻合并不很好,原因在什么地方?
4、RTMC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?如果要使用,究竟该向什么地方延伸,什么方向发展?
* Be proactive
*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
* Put first things first
* Think win/win
*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, then to be understood
* Synergize
* Sharpen the saw
从师兄原来做的结果来看,有几个问题:
1、把boltzmann方程中的对流项省略,直接用非稳态项和BGK近似解得的精确解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明晰;
2、BGK近似的适用范围尚不明确,论文中称不适用于高Kn数的情况,我没有确切的依据;
3、RTMC的计算结果与DSMC吻合并不很好,原因在什么地方?
4、RTMC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?如果要使用,究竟该向什么地方延伸,什么方向发展?
时间: 19:39:00
标签: Accumulation
1 条评论:
1.直接省略对流项只有在非常接近平衡态的时候才可以,但是由于一般的问题计算都处于非平衡态,就算BGK也是说偏离平衡态不远。如果硬要这样做,只能理解为在任意时刻,在该网格内可以看作局部平衡态。
2.BGK近似的含义是偏离平衡态不远,也就是适用于非平衡性不能太剧烈。Kn数表征的是稀薄效应,个人感觉应该不属于非平衡的范畴,所以关系不大。小孔说到,Kn数和BGK中使用到的弛豫时间有关系,所以应该不是一个独立的关系,这点还需要继续确认。BGK的另一个大问题是默认Pr数为1,这点限制了对温度等热相关参数的计算,仅仅算流动的话,误差不是很大,那么温度等量差别肯定就大了,因此,为了算准,必须修正最简单的BGK模型,比如李启兵的论文中就提到了计算弛豫时间的时候,可以加入人工粘性,更加真实,通过修正热通量实现修正Pr数,不过针对RTMC中的具体问题,还得用具体办法。
3、吻合不好,从师兄的论文中看不出影响因素的规律。个人觉得BGK模型的选择是一个因素,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对流项的忽略。这个还需要通过分析原因后用具体算例分析验证。
4、师兄的论文中说明RTMC的优势在于低Kn数的计算效率较DSMC高,我没有见到数据,不知道,但是从原理上来分析是可行的。一个重要前提是RTMC的计算是准确的,只有准确才能谈到效率问题,但是前面也说过,计算差别还是挺大的,所以如果效率高是一个优势的话,提高准确性就是努力的方向了。归根结底,还是要把BGK用好,或者说利用这一不计算碰撞,而使用重新设定速度分布的思想,找到更加合适的方法。如果在近连续区找到合适的办法,跨区耦合就成为可能。
发表评论